全球科技產業再洗牌:AI政策主導權、供應鏈轉向與硬體競賽成新戰場

全球科技產業再洗牌:AI政策主導權、供應鏈轉向與硬體競賽成新戰場

索引新聞| 周文傑
AI技術不再只是模型之戰,全球科技版圖正進入政策制定、供應鏈控制與終端裝置競賽的三軸重構階段。中國提出全球AI合作組織,意圖主導治理架構;OpenAI與Jony Ive攜手切入AI硬體市場;Tesla轉向三星晶片供應,挑戰既有晶圓版圖。本文解析全球科技勢力如何在AI治理、製造與應用等層面交織博弈。


政策競爭升級:AI治理主導權爭奪正式開打

AI的發展已從演算法優化與語言模型競爭,升級為國際規則主導權的爭奪。2025年7月於上海舉辦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WAIC)**上,中國政府正式提案成立「全球AI合作組織(GAICO)」,主張建立多邊治理架構,強調開放、協商與發展中國家參與的重要性。

此舉被外界視為中國意圖挑戰美國與歐盟主導的AI倫理與風險監管架構,提出具有東方特色的「AI治理替代方案」。

華為與百度等中國AI龍頭也同步推出支持該提案的政策白皮書,試圖整合國內技術力量與國際影響力,搶占政策標準話語權。


晶片供應鏈轉向:從美系壟斷走向多極佈局

AI技術背後的真正戰場,其實是晶片供應鏈的掌握能力。Tesla 近日宣布,未來五年將改由 Samsung Electronics 供應其AI晶片,合約總值高達 165億美元。這不僅意味 Tesla 部分晶片訂單將自 台積電 轉向三星,也讓全球先進製程版圖出現鬆動跡象。

同時,中國也在加快自建晶片供應鏈腳步。華為、商湯與中科曙光等本土科技企業組成「模型-晶片生態聯盟」,目標在於打造從AI模型到晶片的一體化系統設計平台,擺脫對NVIDIA與美國GPU技術的長期依賴。

產業觀察家認為,這些變化顯示全球正進入「去單極晶片供應鏈時代」,AI晶片將不再是美系企業的專利。


硬體生態爭霸:從語音助手走向個人AI終端

過去十年AI以語音助理、客服自動化等服務為主要應用,如今各大科技公司將戰場推進到個人AI裝置硬體層面。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便是 OpenAI 宣布斥資 65億美元 收購由 Apple 設計大師 Jony Ive 領導的新創公司 io Products(LoveFrom),準備推出一款原生結合 ChatGPT 的個人AI裝置。

該裝置可能融合穿戴科技、語音助理與私人助理AI功能,顛覆現有智慧手機與智慧音箱的使用習慣。此舉不僅直接與 Amazon Echo 與 Apple Vision Pro 潛在競爭,也可能為生成式AI打開全新的消費級市場入口。

此外,Amazon 近期也收購開發AI語音穿戴裝置的 Bee 公司,預示著「穿戴AI」將成為下一波智慧硬體的關鍵方向。


多軸競爭時代來臨:從技術突破到生態控制

從政策、製造到硬體應用的佈局,當前科技產業已進入「三軸競爭」的新秩序

  1. 政策層面:中國強推全球AI合作組織,挑戰西方規範主導權。

  2. 供應鏈層面:美中韓晶片競合態勢升高,Tesla 與 Samsung 合作為重大轉向。

  3. 應用層面:OpenAI、Amazon、Apple爭搶AI裝置新入口,語音與穿戴整合將成主流。

AI發展不再只是實驗室技術突破,而是牽動全球產業治理結構與使用者生活模式的重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