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新聞 王志強】新加坡國營基金淡馬錫(Temasek)因近年新創投資屢遭「踩雷」及全球利率攀升,已大幅削減新創公司投資,三年內投資規模縮水近九成,引發市場關注。
投資大減90%,淡馬錫調整新創佈局
根據多家媒體報導,新加坡國營基金淡馬錫近三年來大幅減少對新創企業的投資,規模較高峰期下滑約90%。這一轉變與全球利率上升、資本市場緊縮,以及部分新創項目投資失利有關。淡馬錫在2021年曾積極參與多起科技及新經濟領域投資,但隨著部分項目出現嚴重虧損,投資步伐明顯放緩。

投資失利與利率上升成主因
淡馬錫投資新創企業的「踩雷」案例,包括部分矽谷科技新創公司估值暴跌,甚至面臨倒閉。這些失敗投資不僅影響基金收益,也使管理層承受來自新加坡政府與社會的壓力。同時,全球利率自2022年起持續上升,導致資金成本提高,創投市場整體熱度明顯降溫。淡馬錫因此選擇收縮風險較高的新創布局,將資金轉向較穩健的產業。
新加坡主權基金投資策略轉向穩健
除了淡馬錫外,另一家新加坡主權基金GIC也傳出減少對新創及高風險資產的投資。主權基金過去幾年積極參與全球創投熱潮,但近期趨勢顯示,這些大型機構資金正轉向基礎設施、醫療、能源等長期且相對穩定的產業。這一策略調整,反映新加坡國營基金對全球經濟前景和風險環境的重新評估。
創投市場影響與產業觀察
淡馬錫與GIC的投資收縮,對東南亞及全球新創市場產生明顯影響。新加坡作為區域創投樞紐,主權基金的資金動向往往牽動區域資本流向。專家認為,隨著大型機構轉向保守,未來新創企業募資環境將更加嚴峻,企業需展現更強的商業模式與獲利能力,才能吸引有限資金。
目前淡馬錫與GIC均未完全退出新創領域,但投資規模與策略已明顯收斂。觀察人士表示,未來若全球利率回落、科技產業回溫,主權基金有機會重新加碼新創投資;但短期內,保守與審慎將是主旋律。新加坡國營基金的轉向,也為區域創投市場敲響風險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