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新聞 王志強】在歐洲電動車電池產業的宏大願景下,瑞典巨頭 Northvolt 近期面臨的生產延遲與資金挑戰,無疑為整個歐洲電池新創生態系統敲響了警鐘。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領頭羊所遭遇的困境,不僅暴露了在與亞洲巨擘競爭時,歐洲本土電池製造商在資金、技術成熟度及規模化生產上的深層挑戰,更迫使其他歐洲電池新創公司不得不重新評估其成長路徑。面對嚴峻的市場現實與激烈的全球競爭,這些新創企業正積極尋求新的生存與發展策略,從過去追求大規模的標準化電池生產,轉向更具差異化的技術路線、聚焦特定利基市場,或尋求更緊密的產業鏈合作,以期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 成長之路。這場生存戰不僅考驗著單一企業的韌性,也關乎歐洲在未來電動化浪潮中的產業自主性與競爭力。
歐洲本土建立完整電動車電池供應鏈的雄心壯志,正遭遇現實的嚴峻考驗。曾被視為歐洲電池產業希望的瑞典新創公司 Northvolt,雖然尚未「倒閉」,但其在產能擴張、技術成熟度及資金到位方面遭遇的瓶頸與延遲,已成為歐洲其他電池新創公司必須正視的警示。這不僅是一個單一企業的挑戰,更是整個歐洲電池產業生態在面對全球激烈競爭,特別是來自亞洲成熟供應鏈的壓力下,所共同面臨的困境縮影。
歐洲電池產業的宏大願景與現實落差
歐盟及各成員國近年來大力推動電池本土化生產,旨在降低對亞洲供應鏈的依賴,確保電動車產業的戰略自主性。在政策支持與市場預期的高漲下,湧現了一批雄心勃勃的電池新創企業,其中 Northvolt 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吸引了大量投資並規劃了數座超級工廠(Gigafactory)。然而,從實驗室走向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的道路異常艱辛。高昂的建廠成本、複雜的生產工藝、關鍵原材料的供應保障,以及人才的匱乏,都是擺在這些新創公司面前的巨大挑戰。Northvolt的延遲交付和生產爬坡困難,恰恰暴露了這些問題的普遍性與嚴重性。
Northvolt困境的警示效應
Northvolt的經驗深刻揭示了與寧德時代(CATL)、樂金能源(LGES)等亞洲領先企業相比,歐洲新創在量產經驗、成本控制以及全球供應鏈整合方面的差距。亞洲企業經過多年的積累,已形成了規模經濟優勢和穩定的供應鏈體系。歐洲新創試圖快速追趕,卻發現這是一場資本密集、技術密集且風險極高的競賽。Northvolt的挑戰,讓投資者對歐洲電池新創的預期變得更加謹慎,獲取新一輪 資金 變得更加困難,這對於普遍依賴外部融資的新創企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尋求另一條 成長之路:差異化與利基市場
面對主流賽道的激烈 市場競爭 和Northvolt所代表的大規模生產挑戰,許多歐洲電池新創開始重新定位,尋求更具可行性的 成長之路。這包括:
聚焦特定應用領域
部分新創不再將目標鎖定在競爭最激烈的乘用車電池市場,而是轉向商用車、工業儲能、電網級儲能或特定高性能應用等利基市場。這些市場的需求可能更為多元化,對成本的敏感度或技術要求與乘用車不同,為新創提供了差異化競爭的空間。例如,某些新創可能專注於需要超長壽命或極端溫度性能的電池。
發展差異化技術
除了主流的鎳鈷錳(NCM)或磷酸鐵鋰(LFP)電池技術,一些歐洲新創正投入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或其他下一代電池技術的研發與商業化。雖然這些技術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但一旦取得突破並能實現成本效益,將可能幫助歐洲企業在技術上實現「彎道超車」,擺脫與亞洲現有技術的正面對決。
強化產業鏈合作與垂直整合
與歐洲本土汽車製造商、能源公司或材料供應商建立更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甚至進行部分垂直整合,成為另一種策略。透過與下游客戶深度綁定,新創可以更精準地掌握市場需求,共同開發符合特定應用的電池產品,並分攤部分研發和商業化風險。與此同時,確保關鍵原材料的穩定供應,也是降低風險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