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News 吳思妤】
英國政府宣布超過1億英鎊水污罰款將不再納入國庫,而是直接用於河流及湖泊污染治理工程。此政策將促使水務公司強化污水處理責任,並使公眾受益於更乾淨的水域。本文報導事件背景、政策影響與預期成果,並分析「污染者付費原則」在英國環保治理中的推動效應。
水污罰款轉投清理工程的新政策
英國環境部宣布,水公司因非法排污遭罰的款項將不再進入財政部,而是直接用於河川污染整治、污水設施升級與生態監管 。此舉標誌「污染者付費原則」正式落地。
背後推動因素強化環保監管
此次政策轉變來自於《Times》Clean It Up活動與環保團體連署壓力。泰晤士水務公司累積數次重大污染違法,促使政府改變方向,環境部長與財政部長亦達成共識 。
資金規模與未來用途
首年預計投入逾1億英鎊,未來若持續違法罰款入帳,將延續支持污水系統整修、生態恢復與提高民眾監督透明度 。
業界與環團反應
環保團體歡迎此政策,認為能確保罰款真正用於污染修復。Water Trust表示:「讓違法者為所造成的損害負責,是治理公正的重要一步」 。然而,亦有聲音指出仍需強化執法、監管與制度透明度,以免執行走偏。
挑戰與監督機制需求
雖然資金重分配有助環境修復,但真正效益仰賴後續監督機制與執行效率。報導指出,類似資金若無明確監督架構,易流於一時熱點修復而非長期治理 。
新政策是否能落地取得長期成效,還觀察政府後續如何制定防污規範與公開透明審查機制。若實施順利,此舉將成為環保治理新典範,其對全球「污染者付費」原則實踐具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