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News 吳思妤】
2025年全球近1.6兆美元清潔產業投資中,陽帶國家(India、Mexico等)佔59%,資金多集中於太陽能、綠氫與鋁業,儘管僅69案已啟動、65案完成融資,但多邊銀行與風險基金正推動12.5億美元氣候投資計畫,期望填補風險與資金缺口,加速產業起飛。
2025年6月19日,國際報告指出,南亞至墨西哥的陽帶國家在清潔產業投資管線中占據59%,遠超美國與歐盟,顯示新興經濟體在綠能布局中快速崛起。
全球清潔產業投資狀況與陽帶國家優勢
報告指出,目前全球正推動約1.6兆美元的清潔產業投資計畫,其中近60%、即約9600億美元的投資管線來自陽帶國家,超越美國22%與歐盟14% 。
這些國家因具備充沛的可再生能源資源與中國低價綠能設備供應優勢,加快在綠氫、綠氨、鋁、化工與鋼鐵等高碳產業佈局 。
融資與執行進度僵滯帶來挑戰
儘管管線龐大,但截至目前僅69案投產、65案完成融資,餘下692案仍停留融資不到位狀態 。新興市場因政治與制度風險高,導致投資吸引力低、融資難以落地。
多邊機構啟動資金支撐計畫
為推動這些計畫,多邊開發銀行與氣候投資基金(Climate Investment Fund, CIF)推出總值12.5億美元的重工業脫碳專案,涵蓋巴西、墨西哥、土耳其、南非、納米比亞、埃及與烏茲別克等國,每國可獲約2.5億美元優惠貸款。
此資金預期帶動私部門與其他多邊資金投入,動員率可達12倍以上 。
陽帶國家快速轉型的潛力與風險
根據能源過渡委員會(Energy Transitions Commission)chair Lord Adair Turner指出,這些國家具備「更容易脫碳的陽光與風能優勢」,尤其印度安得拉邦綠氨廠目前年產100萬噸,2030年目標5百萬噸,預計2026年完工。
不過,依賴中資設備雖可降低成本,但也增加地緣政治風險,且融資困境與技術轉移仍是重大挑戰。
後續發展與亞洲地區展望
亞洲在這波清潔產業投資中具區域協同優勢。例如台灣與韓國在風能、電網升級與企業PPA合作方面已有布局。
隨著多邊資金支持注入,預期可促成管線中尚未融資項目得以陸續動工,增進地方綠能就業與減碳效益。
截至目前,管線投資雖龐,但仍多數待融資與落地。未來若氣候投資基金與國際開發銀行持續支持,陽帶國家的綠色轉型可望加速,並可能在2030年前成為全球清潔工業主要供應地。但地緣風險、政策不穩與資金流動仍是觀察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