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投資核融合電廠 助力綠能策略卻糾結碳排增勢

Google投資核融合電廠 助力綠能策略卻糾結碳排增勢

【INDEX News 周文傑】
Google與MIT創投“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簽署200兆瓦核融合電力購電協議,支持數據中心綠能轉型。然而,AI訓練與資料中心耗電急增導致碳排較2019年上升逾50%,融合能源商用仍未普及,未來能否兼顧永續與創新備受挑戰。


融合電力200兆瓦購電協議細節

Google與CFS簽署了目前最大規模的企業fusion offtake協議,涵蓋未來200兆瓦核融合電力,預計供應CFS位於維吉尼亞州Chesterfield郡的“ARC”電廠,並同步追加對CFS的資本投資 。CFS目標於2030年代初連接電網。


碳排壓增與綠能布局反差

Google最新永續報告指出,自2019年以來,溫室氣體排放上升超過50%,主因為AI訓練與資料中心擴張 。儘管Google承諾2030年前減半碳排並達到每日24小時全時供應碳中和電力,但目前仍依賴大規模風能與太陽能協議支持綠能購電


融合能源技術進展與風險評估

2022年美國國家實驗室首次達成淨能源「ignition」突破後,全球融合研發加速發展 。CFS的SPARC示範機正於麻州建設,預計2027年示範,到2030年代初商用 ARC發電。但多數專家仍警告融合仍處於早期階段,商用化需15至30年


產業趨勢與科技大廠佈局

Microsoft於2023年簽署Helion核融合購電協議,逾8億美元私人資金流入融合新創 。Google此舉展示其在綠能佈局中的策略轉型,從短期再生能源延伸至長期可行核融合與SMR技術,涵蓋先進核子融合與小型模組反應爐


外界質疑與挑戰待解

儘管融合理論上零碳排且無長期放射性廢料,但仍面臨高成本、技術時程不確定、規範與核管制等壁壘 。環保人士亦批評此舉可能成為greenwashing手段,掩蓋AI高耗能與碳排躍升的真實情況


Google此次向CFS購電與搭配資本注資,展露其追求長期核融合能源永續營運的布局雄心。然而,商用化的不確定性與AI-driven電力飆升,仍可能拖累其2030前降排目標。隨Fusion與SMR等多元能源共同承擔重塑資料中心供電方案,2030年代將是創新與永續間的關鍵驗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