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News 劉俊彥】AI 系統迅速普及加劇數據中心能源與水資源消耗,美、歐已開始立法、強制揭露使用數據,以遏制 AI 的碳足跡與環境風險,本文解析政策動向與挑戰。2025年7月,美、歐兩地政府加速推動 AI環境影響 管理法案,因為 AI 驅動的 數據中心能源與 水資源消耗持續攀升,已迫使政策制定者出手調控。
AI能源飆升驅動數據中心擴張
根據 Deloitte,2024 年全球數據中心耗電達 415 TWh,相當於義大利與荷蘭全年用電總和,預計到 2030 年西歐耗電將再增70%。此現象主要由 AI 運算需求激增所致。例如 IEA 預估,到 2026 年,數據中心電力需求將翻倍,突破1000 TWh。
冷卻用水成隱憂,水危機區域特別嚴重
全球採用蒸發式冷卻技術的數據中心加大對淡水需求。IEA 調查指出,一個 100 MW 的數據中心日耗水量可達 2,000,000 公升,等同 6,500 戶家庭每日用水。研究還顯示,AI 運算在 2027 年年用水預估介於 4.2 至 6.6 億立方公尺,超過 UK 全年總取水量一半。
科技巨頭碳與水足跡被低估
The Guardian 揭露,Google 的 AI 計算在 2010 至 2024 年間用電增長高達 820%,然而官方卻僅報告 51% 的增幅;水取用於 2023–2024 年上升 27%,等同 110 億加侖。此外,美國數據中心所需電力占國家總用電約2%,部分未納入企業溢出成本中。
政策趨勢—立法、揭露與監理
美國法案與州級行動
人工智慧環境影響法案(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nvironmental Impacts Act)於 2024 年由 Ed Markey 參議員提出,要求 EPA 與能源部研究 AI 的環境成本,並採行自願性揭露制度。另有包括紐約與加州在內的州提出強制報告用水與用電的法案,紐約州的法案甚至限制高耗能數據中心新建。
歐盟透明為先,能效為重
根據 EED 規範,自 2023 年起 EU 要求功率 ≥500 kW 的數據中心每年揭露能源與水使用情況。並伴隨 EU AI Act,在 2024 年 8 月 1 日生效,規定開發通用 AI 模型者必須文件化能源使用,2027 年起全面強制。
環境與健康成本不可忽視
Business Insider 與 IMF 的報告指出,1,240 座數據中心的能源耗用如波蘭全年電力,並可能引發每年 57–92 億美元的公共健康成本。此外,AI 運算相關的空汙與細懸浮微粒正在增加弱勢社區的健康負擔。
產業響應與創新對策
面對監理壓力,產業界正轉向節能與綠能選項。Nvidia 與 Emerald AI 合作優化數據中心能耗,鳳凰城實驗現場示範初期減能 25%。DeepSeek、微軟、谷歌也致力開發更省能的 AI 架構及可再生能源佈局,試圖降低碳水足跡。
政治互動與執行困境
儘管 EU 採取行動,但部份聲音質疑這些措施是否足夠。PLMJ 評估認為,AI Act 對可再生比例或效率的要求仍不具約束力,依舊偏重自我規範。美國聯邦法案雖通過部分資助,但共和黨版本亦有暫緩州法立法權的條文,可能削弱環保監管動能。
當前狀態與後續觀察
美國與歐盟已展開 AI 環境影響的監管進程,但關鍵問題仍未落實:強制性能源與水資源目標、碳與空汙排放透明揭露、對高耗能中心的建設限制等仍待強化。由於全球 AI 運算與政策制定正同步加速,未來這場科技與環保的角力可能成為下一波政治與經濟風暴核心。